导航菜单

宝宝脾气硬该怎么教?请大家分享

宝贝快两岁了最近的行为真的让我越来越烦恼从小他就很会收东西也很听话不管客厅用的有多乱他都会把所有的玩具收好甚至连我桌上的东西卫生纸团都会拿去垃圾筒丢可是现在叫他把玩具收好好像要他的命脾气变好大怎么样都不肯收我好话都说尽了他也都说好可是一叫他收又不理我了拿小手打了他一下他哭的很可怜但还是硬着脾气说不要我气到跟他说我玩具都丢掉他也哭着说不要但还是不肯收我该怎么瓣呢?最近他的脾气变好大一有人摸他一下或怎么样他就伸手要打人或作打人的动作我也一直跟他说这个动作没有礼貌或打他打人的小手但还是没有用

大家都是宝宝越大越好带怎么我家的是越大越难教呀大家家有脾气很拗的小孩吗?到底该怎么教呢??

湖北供卵费用

最后编辑于:2024/01/12作者: 怀孕知识

发表评论

  • 应对宝宝第一个反抗期

    文 / 沈蔚颖  专家 / 陆蓓蓓 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儿童心理专家

    1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忽然一夜之间小家伙老是对你说“不”,和你作对,同样一个小孩子爲什麽突然会从小天使变成小恶魔呢?

    反抗是宝宝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

    专家解释说,小天使变成小恶魔不是没有原因的。23岁的宝宝正在经历心理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心理学上称爲“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长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儿童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表现,儿童一般从2岁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4岁左右达到高峰。宝宝一天天长大,随着他活动能力的增强,认识能力也再不断提升,小脑袋瓜裏的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孩子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孩子的独立性日益显露。他们不断地观察、模仿大人,什麽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拿筷子吃饭等。随着独立性的增长,他们産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总是不愿意让别人说他们一点不好。如果成人这个时候还用老眼光去看待反抗期的孩子,要求孩子,必然引起他们的种种反抗行爲。所以小孩子一到这一时期妈妈们就会发现,本来温顺听话的小宝贝,变得不听话了。

    反抗表明你家的宝宝长大了

    面对宝宝老是对你说“不”你其实不用那麽紧张,应该恭喜你,这恰恰表明你家的宝贝长大了。宝宝的反抗是与自我的成长同步出现的一种自然表现,是他成长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妈妈们会发现宝宝们想自己来做事情的愿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爲强烈,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系鞋带都想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这个时候会常常拒绝妈妈的帮助,动不动就说“不”。但是宝宝的年纪毕竟还小,在良好的愿望和行爲能力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他正在试着用积木搭一个楼,可是老也搭不好,如果这时大人插手,他可能会因爲大人的“好心”帮忙而变得急躁起来,或乾脆一把将积木推倒,让大人觉得不可理喻。

    聪明妈妈4应对策略

    方法1、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你在宝宝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不要太恼,也不要和孩子闹对立,聪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当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时候,他自然会回过头来向他聪明的妈妈求教,这时候你就可以帮助他了,引导他向困难挑战。成功之后,你可以夸夸孩子能干,这时候孩子自主能力不仅会高涨,他同时也明白适当的时候请妈妈帮助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家伙自己的意愿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无论是穿衣服,还是穿鞋子,还是玩游戏都想独自完成,对此家长要有思想準备,如果孩子对你的帮助说“不”,那就尊重小家伙自己意愿,放手让他独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坚持你的原则

    面对反抗期的小宝宝,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家伙的意愿,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则性也不能丧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家伙讲好,不买东西,可是一路过玩具店,他就走不动了,非要你给他买一个自动小汽车。这时候你可不能心软,给他讲明道理,幷将他及时带走。几次之后,小家伙就会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闹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还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转移注意力

    处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会做一些他们干不了的事情让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扬他能干,另外分派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面对宝宝的反抗期的错误态度

    错误1、以粗暴对待粗暴

    这种态度最可怕,你如果认爲孩子翅膀还没有硬就这麽不听话,不明就理以粗暴对待粗暴,这样很容易伤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渐失去学习成长的热情。另外你的这种粗暴的态度还会影响与孩子的亲子沟通,让孩子失去对你的依赖和安全感。

    错误2、放任和溺爱

    虽然不能用粗暴对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爱也是不可取的。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妈妈我要买这个”、“妈妈我还想要吃那个”这样的物质要求时,你就必须认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总是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任性的孩子,让你觉得更加头痛。

    错误3、限制孩子的发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时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你不能因此包办代替,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反抗期孩子的情感表现

    1常常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

    2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很害羞。

    3喜欢模仿父母。

    4容易感到挫折。

    5坚持独立去做一些事,而不要别人的帮助。

    6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替换另一项活动。

    7很爱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有想法却无法表达出来。

    8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并想要伤害别人。

    9会表现出极端的专横和固执。

    10当受挫或生气时会破坏周围的东西。

    11对父母的关心具佔有慾,会表现出嫉妒。

    12无法坐着几分钟不动或只玩一件玩具。

    安度「反抗期」的父母指南

    1注意孩子的安全,仔细检查家中的物品。孩子现在更高了,并且能够轻易地开关门,当然,也更加淘气了。

    2每天读东西给孩子听,鼓励他们阅读图画书,若有几行简单的文字更佳。

    3不要期望孩子能与别人分享或轮流做事,因为他们现在正集中精神,学习如何在生理上控制自己以及学习说话,要等长大一点才会学习与别人分享。

    4为孩子提供可以独自消磨时间的场所。

    5不要强迫孩子用右手或左手。一些两岁大的孩子可能会只喜欢用某只手,但大多数的孩子在几年内就能学会使用两只手。

    6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和探索提供安全的方式,如盒子、水桶、轮胎、推拉玩具和可以骑的玩具。

  • 我家的也快两岁了,跟版妈一样,脾气很拗,每次好好跟她说,如果不要,我就不理他,等过一段时间在跟他说一次,他自己就会去收,我发现越打她会越不作,所以我都是跟她耗,看谁撑的久,这样的方法还蛮有用的,因为他吵闹我都会不理他,久了她就会知道这样没用,还有一种是模仿他的行为,她作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她会觉得好玩,然后你在叫他做事她就会愿意做,参考!!

  • 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五个发展特徵

    作者:张瀞文 出处:亲子天下

    1至3岁学步期,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全世界两、三岁孩子的父母,都深为家中那个「天使和恶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恼!学步儿「难缠」,是因为身心面临了重大的发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么做,帮助孩子顺利跨越这段从婴儿转为儿童的过渡期?

    一岁的妮妮很喜欢将桌上的东西统统扫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劝无效,有次发火打了她,她当下哇哇大哭,隔天依旧以此为乐。

    两岁的小米想喝饮料,妈妈拿柳橙汁时他大哭大闹,他说的饮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妈妈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给他多多,他又气得打翻,因为杯子不对!妈妈每天在这些战争中精疲力竭。

    好几次,奶奶带着三岁的如如,开心去超市买东西。到了门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气来,既不进店里,也不回家,什么都不要,任凭奶奶好话说尽,结局总是大哭一场。

    西方「恐怖的两岁」、东方「三岁小孩,猫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传。短短几个字的确安慰了父母,因为那代表了,或许全世界两、三岁孩子的父母,都深为家中那个「天使和恶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恼!

    这个小人儿,常常让你前一秒气得快要爆炸,转瞬间,却因为他笑着奔向你给的拥抱,完全融化,弃械投降。搞不懂这个又哭又笑、大吵大闹的小孩,怎么如此的麻烦、难懂,却又如此的可爱。

    父母又爱又恨的学步儿

    发展心理学称一到三岁的孩子为「学步儿」。短短两年间,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分辨人我好恶,尝试许多生命第一次的体验:嫉妒、愤怒……。

    有人称学步期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常被拿来与青少年相提并论;学步期是婴儿转为儿童的过渡期,就像儿童转为成人必须经历青少年期一样。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个时光,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中身心面临遽变,孩子面对的「成长压力」,其实不亚于成人的生活压力。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阶段。

    学步儿之所以「难缠」,是因为身心正面临父母可能不知道的发展。

    发展特徵一:感受并学习处理更多的情绪

    研究发现,一岁半到两岁的学步儿会开始试着去控制令他们苦恼的人或物。他们也会透过和同伴说话或玩玩具等策略,因应需要等待点心或礼物的挫折。

    小人儿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几种情绪在作怪:恐惧、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绪都是孩子第一次经验到,他必须面对并处理这些情绪,对他来说是人生的大课题。

    根据约翰‧洛斯门(John Rosemond)在《两岁小霸王》书中的说法,两岁孩子的智能总是比体能发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经知道事情的解决方式,却无法付诸行动实现。人本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也解释,两岁孩子已经有很多想法,但是语言能力却还不够成熟,无法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会让他们挫折及生气。

    父母可以这样做:

    父母可能因为孩子「很难搞」而苦恼,其实孩子也不好过。他绝非「故意」做对,只是处于身心遽变的不稳定状态;他最坏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帮忙的时刻。父母可以透过以下方式帮助他。

    1抒解他的情绪:台北市三民托儿所所长李慧娟认为,情绪化是幼儿的本质,这是他一生对光线、色彩及线条最敏锐的阶段,所有他接收的都会反映在情绪上,有时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语言能力有限,很难表达其中细腻感知。对于孩子的情绪,先不要问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压抑,鼓励他用语言表达挫折和愤怒。如果他的语言技巧还不纯熟,试着帮他说,帮他重组句子,或用完整的语句重述心情:「没办法完成拼图,让你很生气,对不对?」

    面对正在发脾气的学步儿,冷静但坚定的和他说话可以帮助他消气。你对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学习如何处理情绪的对象。

    3建议他另外的解决之道:学步儿其实已经有察觉情绪的初步能力,出现令人沮丧的刺激时,他会试着转移注意力,或试图控制。引导他说出感觉,并转移注意力到比较舒服的情绪上,像是:「妈妈现在不在,不过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一起读故事书了。」

    发展特徵二:是个追求自主的探险家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一到三岁是人格发展成「活泼自动」或「羞愧怀疑」的关键。这个阶段儿童必须学习「自主」──吃饭、穿衣、大小便等。若无法独立自主,孩子可能会转而感觉羞愧、怀疑自我能力。

    突然学会走路、说话,让孩子的探索疆界更为广大。为了追求独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险动作:坚持自己过马路、自己喝热汤、拿剪刀剪纸等。

    孩子想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用?能够打破吗?透过接触把事情弄清楚,是个停不下来的小探险家。这些探险帮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这样做:

    凡事坚持自己来,是孩子发展个性的宣示,透过这个过程,他成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给他无障碍探索环境:将家中危险物品盘点清楚,如清洁剂、药品、刀子等,或是珍贵的物品,如水晶、名贵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处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厨柜中。同时将孩子可以探索、触摸、试验的东西拿下来,放在他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处留下一个「宝宝的柜子」装他的玩具和物品,让他可以尽情翻箱倒柜。

    洛斯门在《两岁小霸王》一书提醒,孩子大约两岁半左右会有分办是非的能力,这时候父母可以慢慢将一些物品归位,并且向孩子介绍,让他摸一摸、闻一闻,充分满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并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乱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这时候的孩子乐于学习,尤其是与生活有关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饭时,準备易拿握、不易摔坏的碗和汤匙给他练习,并忍受孩子练习吃饭时满地食物、满嘴饭粒、满手油腻腻的情况。孩子想玩水时,与其禁止,不如开放一个小小空间让他知道在哪里玩、怎么玩。孩子想帮忙家事时,拿安全的刀子让他帮忙切香蕉,分配个碗让他洗。

    3引导他达成目标:好的引导需要清晰的步骤。若父母希望孩子进到家里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须带着他做,并且一个一个步骤讲解。「把袖子拉起来,水龙头打开,双手沖湿,压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净,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导和生活教育都当成游戏,带着孩子做,并且乐在其中。

    发展特徵三:变得更为倚赖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出现另一个极端:更倚赖。在婴儿时期胆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变得黏人、胆小,怕陌生人、怕分离、怕黑或打雷。

    因为探索让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杂,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甚至会感到不安全,转而更倚赖照顾者。这是学习独立的过程。

    另外一个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开始发展。所以报纸发出窸窣的声音,会让他觉得报纸变成活的东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这样做:

    对于孩子的倚赖,洛斯门建议:

    1允许孩子黏你:为了学习独立,孩子必须先接受、处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够给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够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让他黏你,将来他就不会那么黏;在他需要时抱抱他,最后他就不会那么需要人抱。

    2让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护他:孩子害怕时,不要问他为什么,因为他说不清楚;但也不要轻视他的恐惧。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觉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认同他的感觉:「我小时候也怕黑喔!」

    接着运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赶走恐惧。请他想像有个超人叫「噜噜」,害怕的时候叫噜噜的名字,噜噜就会进房间把妖怪赶走。

    3稳定的生活作息:《听,宝宝在说话》一书指出,幼儿强烈独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规则。两岁孩子会严格遵守从观察学得的某些规则:何时该做什么事?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可预期的生活节奏,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

    发展特徵四:公然挑战父母,爱说「不要!」

    学步期的孩子爱说「不」,因为孩子突然发现,这个简单的字竟然可以拒绝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学讲师李淑如解释,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来是绝对权威的,当他敢挑战、敢尝试碰撞原来很权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长」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为(例如:一直将桌上的物品往下丢、做所有你告诉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饭时猛摇头说「我不要」等),都是在测试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规则限度,以及他影响及改变环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积极按自己的极限处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来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

    父母可以这样做:

    父母会感到困惑:原先那个快乐、可人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难缠、固执、为所欲为?面对公然挑战父母权力的学步儿,你可以这样做:

    1欣赏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长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很难「欣赏」,不妨採用《幼教老师的教养魔法》书中的建议:每一天的结束前,写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这有助于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为。

    2故意投降:《听,宝宝在说话》一书建议,处理学步儿烦人的不适当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让他发现要求并不适当。例如他坚持夏天穿最喜欢的毛背心,就让他穿,让他体验不舒服的感觉,自动把背心脱掉。

    3转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险的情境,就不适合让孩子做决定,应该将他抱起并限制其行动。最好的方式是转移他对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坚持他该有的常规:不论你觉得他是如何霸道、难缠,都必须维持他应该遵守的常规。任何让步都会使他觉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经讲清楚规定,孩子还不为所动,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书中的建议,使用「坏掉的唱片」这一招:重複几遍孩子应该做的事,不要理会他的反对。让他知道,你体谅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势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独立」一起出现的是「社会参照」的运用增加;孩子在决定自己要如何面对新刺激时,会先看爸妈的反应。例如在路上遇到一只大狗,孩子会先观察父亲的脸,才决定他要怕狗呢,还是趋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处处与你作对,其实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对又哭又笑、情绪起落大的学步儿,「身教」胜过更多的教育理念。

    发展特徵五: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学步儿以为别人所想、所见、所感觉的,「理应」跟他一样,无法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经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时,他把头埋进棉被而露出整个屁股,却喜孜孜以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欢的海绵宝宝送给你,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全世界也都喜欢。

    正因如此,当他无法我行我素时,就会尖叫、生气、踢、咬、打人。

    但是「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状态,也会随着成长改变。洛斯门举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说明,孩子三岁时,对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从「自我中心」过渡到「父母中心」的关键时刻。

    父母可以这样做:

    这时期,父母有个「艰鉅」的任务:既要接受他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温和坚定的让他知道,他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关係:在他不捣乱时给予更多关注。他有危险动作时,尽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还要练就一身转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开始「卢」时,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尽量让局势掌控在你手上,这样也会让孩子有安全感,顺利过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妈妈时间」:洛斯门建议,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拨出三十分钟给孩子,告诉他这是「妈妈时间」,和他一起玩、看书,同时将定时器拨到三十分钟。告诉孩子,铃响的时候,你就必须回去工作。一开始,孩子或许会抗议,但如果你的态度坚定且持续,他很快就会适应。

    3夫妻间要多注意彼此:孩子会以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为在生活中,他总是家里的中心、众人的焦点。父母必须少注意孩子一点,多关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试着交办孩子一件专属的家事,让他为家里做些贡献。

    用「体谅」取代「耐心」

    当父母需要耐心吗?这是肯定的。如果能够了解孩子的发展和特质,你就不会期待两岁的孩子愿意分享、三岁的孩子控制脾气。减少不切实际的期待,可以过着挫折比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体谅取代耐心。

    发展心理学博士周育如提醒,人类的发展并不是像小猪变大猪、小牛变大牛这样的「连续发展」;比较像是毛毛虫变蝴蝶、蝌蚪变青蛙这样的「阶段发展」。毛毛虫的样态、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对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虫可以表达的话),与蝴蝶是那么的不同。孩子并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大人,成长不是「量」而是「质」的改变。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异,不仅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体谅,还不足以让你当个笃定的父母。身边的人总是好意的提供教养法则──尤其当孩子处于情绪风云变色的学步期。有人认为不可任孩子为所欲为,得好好管教;有人认为「孩子懂什么,大一点再教」才是对的;有人说「打就对了」;也有人说,打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李淑如认为,面对那么多好意的建议,关键是「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幼教老师的教养魔法》一书建议父母,花几分钟为自己建立「教养白皮书」,思考「你对孩子抱持的期望」「你会如何描述身为父母的自己」。白皮书不需要其他人认可,只是藉此让你在教养孩子时有「自己的主张」。书中强调,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应该和本性与价值观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对所有教养建议执行无误,孩子还是可能出状况。所有学步儿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弹性和幽默感,对孩子带来的让人惊奇的混乱,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为家中那个好奇、乐于探索、坚持自我、勇敢挑战的学步儿拍拍手,他正在经历人生最快速而混乱的成长,却乐此不疲。也为身为学步儿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为你正在做世上最难为的工作,却丝毫没有退缩,并认真思索如何给你的学步儿更多的理解和爱。

  • 我家棠前一阵子也是开始这样

    我发现打他没有用

    因为这样他会打人和你家宝宝一样

    他有时候会跑去大人后面打屁股然后说"打屁屁"

    因为他阿嬷都这样和他说和他玩

    他前一阵子还会打人巴掌那是我最气的

    而且一不如意手就举起来要打人

    我后来都是第一时间制止他然后好好的和他说

    几次以后他就慢慢收敛

    至于玩具他不收时

    我就在旁边一边收一边找他收

    用玩的方式和他一起收他收就鼓励他

    而且我儿子现在什么事都爱和我们抢

    所以如果他不做某件事他爸爸就会说你不要那我要喔

    他就会马上跑过来说他也要一起

    总之我觉得慢慢有耐心的讲比打来的有用

    用正面的方式引导他

    版妈加油啰

  • 上面妈妈分享的都很受用

    谢谢分享

    我家也正处于叛逆的时候